首页 > 少儿频道 > 东方儿童 > 正文

金庸小说与传统文化(下) 

央视国际 (2005年04月06日 10:25)

  金庸在十七年间写就十五部武侠小说,五十年来,在华人世界拥有众多的金庸迷。金庸曾言:自己的小说是童话。可就是在这新奇的童话世界中,很多人流连忘返,有人读出了世界,有人读出了情义,有人读出了更大的文化价值。


  真正的武侠小说,不仅是娱乐性极强的文字游戏,同时也是精妙的文字艺术,金庸引经据典,将诗、词、歌、赋结合到自己的武功创作上来。金庸喜欢庄子的《逍遥游》,《逍遥游》中,“北冥有鱼,其名为鲲”,于是就有了《天龙八部》中的逍遥派和北冥神功;《易经》中有潜龙勿用、阳气潜藏;见龙在田、天下文明的卦辞,于是一套刚毅威猛、且正气凛然的降龙十八掌,便有了名字;《笑傲江湖》中“神雕大侠”杨过自创的黯然销魂掌,其名实则是取自南朝文人江淹的《别赋》中的头两句:黯然销魂者,唯别而已矣!这些武功有着很浓的文化味道,再结合使用者的性格和故事,更凸显其文化价值了。

  金庸的武侠精神中融合了儒家“知其不可而为之”进取精神,道家“无为而治”的自由精神,墨家“兼爱”的牺牲精神以及佛家“放下屠刀、立地成佛”的不杀精神。因此,当这些精神反映在金庸笔下的人物身上时,这些侠客们就拥有了不同的面目。在金庸小说中,他所塑造的最重要的大侠是《天龙八部》中的萧峰,萧峰为了阻止宋辽交兵,危及天下百姓的性命,而牺牲了自己,是真正心怀天下,心系苍生的侠之大者。


  庄子云:“不役于物”,不为外物所奴役,所控制。这也就是金庸小说中所描述的“无剑胜有剑、无招胜有招”的武学最高境界。而金庸武侠小说的艺术境界也印证了这个充满辩证法的哲理:语到极致是平常,信手拈来界皆文化。

  (2005年4月11日 CCTV-少儿频道18:30首播,4月12日 CCTV-7频道20:15重播)

责编:白秀颖  来源:CCTV.com

本篇文章共有 1 页,当前为第 1 页